由生物科技開發中心(DCB)及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舉行的「2015臺美生技商機論壇」在美國時間6月16日於費城的麗池卡爾登飯店登場。此次論壇除與紐澤西、賓州生醫協會簽訂備忘錄,也邀請到J&J及IBM等單位講者,聚焦行動醫療、智慧醫療及大數據應用。BTC海外諮議委員也藉次機會召開委員會,初探台灣生物經濟政策藍圖。
此次的北美生技展,台灣也照例舉行會外論壇,由生物科技開發中心(DCB)與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規劃,美國時間6月16日在費城麗池卡爾登飯店登場的「2015臺美生技商機論壇」,以現下熱議的行動醫療、智慧醫療及大數據應用為主題。
美台三協會簽MOU 構建三方會員平台
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大使章文樑首先於開場致歡迎詞,強調臺美緊密的經貿關係。政委顏鴻森則介紹台灣生技產業發展潛力,指出臺灣已落成或建設中的生醫園區,希望能與賓州能量連結。
代表賓州的美國聯邦眾議員Charlie Dent在致詞時表示,賓州是NIH的前五大生醫投資標的地,各大學生醫研究也十分出色,希望美台在生物科技領域能持續合作。
在演講開始前,臺灣生物產業協會在常務理事、太景生技執行長許明珠代表下,與紐澤西生醫協會(Bio NJ)會長Debbie Hart、賓州生醫協會(Pennsylvania Bio)會長Christopher Molineaux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共同搭建三方資源共享平台,以促進未來三協會會員交流。
太景生技執行長許明珠指出,近年紐澤西與賓州生物科技都有長足進步與發展利基,是臺灣生技公司及投資人的良機。臺灣深厚的電子業又直接與矽谷連接,三方發展機會將更多元。
此外,代表團也藉此機會與BTC海外諮議委員召開委員會,探討今年「臺灣生技產業起飛行動方案」結束後,該如何規劃接下來為期10年以生物經濟為主軸的生技推動政策。會議著重於盤點台灣於藥物、健康照護、醫材、農業生技等領域的發展及排序準則。
會議中也特別針對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SiiC)未來的運作模式深入探討,希望其選題機制能更符合台灣生技發展狀況,並透過與各地園區連結,改造台灣整體生技產業結構。
從核心病患參與開始 醫院發展策略將整合數位醫療
今年論壇專題演講邀請到美國智慧醫療管理顧問公司A.T. Kearney合夥人Rarjeev Kapoor、Johnson & Johnson(J&J)行為科學部門主管Kevin Wildenhaus博士、IBM華森研究中心研究員薛沛芸、賓州大學醫學院副教授王立三分享智慧醫療及大數據領域的商業模式與趨勢。
Kapoor觀察,科技發展正逐步增加智慧醫療價值,由市場產品趨勢更可以觀察到,健康導向的電子消費性產品將會愈來愈接近醫用等級,附加價值也隨之提高。且趨於成熟的科技將完備數位醫療的安全性,病患會更為積極主動,「醫院不會被取代,而是消費者或病患因為手邊既有的電子產品,增強預防觀念。」
「Janssen運用切入智慧醫療後,利潤增加了20-30%。」他認為,數年之後,藥廠將和針對數位醫療的工具組合,發展出從研發到行銷的價值鏈,而虛擬及真實互動的科技平台也會隨之興起。有意投入的公司必須從核心的病患參與開始,一層一層讓數位導向滲透到每個策略及過程。
病患是「正在發展疾病的健康人」 預測及阻絕將取代診斷及治療
任職於J&J行為科學部門的Kevin Wildenhaus則指出,未來醫療核心會出現典範轉移。到了2050年,預測及阻絕的先發制人方式,將取代診斷及治療成為醫療主流。他引述Janssen藥廠研發主任William N. Hait所指出,未來對於病患的定義將不再是「得病的人」,而是「正在發展疾病的健康人」,「很有可能百年過後的人類看現今的醫療方式,會疑惑為何當年的醫療要等到病程發展後才有所處置。」
這股典範轉移風潮已有前兆,如個人化醫療、數據、價值及消費者導向的醫療照護、新生物技術的研發等等,都是助力。
Wildenhaus並介紹J&J主導的諾納湖生活計畫(Lake Nona Life Project),該計畫觀察美國佛羅里達州諾納湖一個逾4600人的社區,蒐集其健康數據加以解讀,研究主題遍及微生物群系、消化道與老化、糖尿病及癌症等等。Wildenhaus強調,數位表現(digital phenotypes)及社區網絡構建,未來將是科學家的重點。
該計畫合作對象多元,從零售業巨頭沃爾瑪、電子業大廠思科、新創基因分析新星23&Me到奇異醫療等等,哈佛大學、史丹佛大學及佛羅里達州大學也名列其中。
他指出,現代人手機不離身,3年內智慧型手機使用率將達到90%,這便成了企業塑造消費者習慣的良好切入點。
以J&J為例。有研究指出,超過兩成的母親患有產後憂鬱症,其中四成因尷尬及罪惡感不會求援;而受產後憂鬱症影響的嬰孩,得到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及學習障礙的機會大增至5倍及7倍。J&J匯集專家意見,推出「Baby Center」手機應用程式,以改變人類日常行為模式的預防導向創新照護服務,幫助產後婦女的育兒過程。
IBM華生健康研究部門 進攻數位醫療雲端服務
IBM華生研究中心研究員薛沛芸則介紹大數據應用,指出數據平台群雄並起,Apple、Google、Ssmsung都推出了健康應用程式,搶在這波數位醫療中奪得先機。
看準醫療保健公司對大數據分析的渴求,IBM收購了健康數據應用公司Explorys和Phytel,在今年攜手Apple成立華生健康研究部門(IBM Watson Health),整合Apple旗下健康平台HealthKit和ResearchKit等行動設備與雲端的健康數據並加以分析,提供予J&J及Medtronic,未來將會整合至IBM旗下產品及服務,再售予醫院或其他醫療保健企業。
健康數據分析無疑是IBM進軍醫療保健的王牌武器,薛佩芸指出,數據分析在結果導向的服務應用至關重要,決定有效醫療的成功與否。
她也爬梳醫療趨勢,指出從知識導向、數據導向、假設模型到個人化服務,都需要將大數據拆解成可用的小數據;且愈趨向個人化,多方合作的強度愈高才有辦法達成。
大數據4V挑戰 生醫研究迎機會
賓州大學醫學院副教授王立三舉IBM 的巨量資料4V守則,說明龐大(volume)、快速(velocity),多元(variety)及待證實(veracity)是大數據的特性。尤其基因策序技術及電腦儲存技術愈來愈先進,生醫研究人員必須對4V帶來的挑戰有所了解。
他指出,新的運算法、資訊科技、生物標記、標靶及治療方針,以及功能性基因體與系統生物學、精準醫療的崛起,都是大數據基因體研究的機會。
王立三是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阿茲海默症基因數據研究計畫(NIAGADS) 阿茲海默策序專案(Alzheimer’ s Disease Sequencing Project , ADSP)首席科學家,他舉該團隊執行的例子,指出ADSP遇到的生物資訊挑戰包含資料管理、群眾外包、高效能運算、運算法及分析方針、解讀數據等等。
在專題演講後,藥華醫藥、善笙生技、台灣浩鼎、德英生技接著分別介紹公司核心技術與產品線發展進程。會後台灣團的產、官、學、研單位並與國內外廠商交流熱烈,人潮久久不退。
>>本文截錄自環球生技月刊2015年7月號…
發表迴響
抱歉,你必須要登入才能發表迴響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