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2月18日 星期四 23:57:08

掌握大中華市場脈動.亞洲唯一華文生技產業月刊

Cover Story | 封面故事 2015. 2月號

微差異 創商機

一群醫材公司 正默默賺大錢…

文/吳靜芳

當一群概念股型的生技本夢逐漸甦醒, 他們已從國際大廠中殺出血路,用外匯擦亮台灣。

他們產品發揮的空間很侷限,幾乎都在外科手術房, 但一個「微」差異,卻「創」了放大到世界的商機。

1502mcover_450

台中精密機械園區的精科路上,是孕育台灣股王企業的大道…。

左鄰是股王寶座屹立不搖,每股2655元台幣的大立光(3008);右鄰是全球第二大滾珠螺桿供應商,每股265元台幣的上銀(2049);目前在生技醫療上櫃股市中,每股165元左右的鐿鈦(4163)座落其中。

獲利率、IPO日股價、自有品牌
冠軍都是微創醫材商

鐿鈦宣布了去年EPS創新高,超過7.7元,年營收18.04億台幣,其中自2008年開始,為J&J(嬌生)亞洲專屬的微創手術刀委託製造營收,微創醫材已經貢獻了超過60%的營收,約10.8億台幣。

約10.8億台幣的營收,可能還在傳統學名藥廠、貿易通路商和傳統大型電子醫材廠,如美時、南光、泰博、曜亞、久裕和杏一等之後;但EPS 7.7元的獲利率,則是2014年台灣生技類所有上櫃股中排行之冠。

今年尾牙席開516桌的上銀科技,2011年才開始從精密機械產業跨入醫療器材,投入微創醫療機器人研發。董事長卓永財也公開表示,工業機器人和醫療機器人今年可以貢獻營收了。法人還預估,上銀今年整體業績有機會突破2011年高點158億元,創歷史新高。

跨入微創醫療機器人,最大的意義不只在營收,卓永財說:「公司自此邁入原創服務新時代!」,上銀預計3月開始展開海外技術授權,主要是中國大陸合作夥伴。

上銀的腳部復健機器人在歐盟和台灣已拿到醫療許可,預計2月底到3月,在中國大陸也可拿到相關許可。

還有一家以拋棄式微創手術器械發展自有品牌「LAGIS」的常廣,隱身在台中大甲的幼獅工業區。

「LAGIS」代表的是台灣泰雅族的吉祥話,用原住民語言形容,常廣這幾年屢屢「出草」豐收凱旋,常廣在大廠壟斷國際市場中殺出血路,站穩了歐洲市場前五名的地位。

常廣現在還因為產能無法迎合訂單需求,正加緊興建二廠。新產品「LAGISPORT」單孔腹腔鏡又已經踏上征途,搶攻的是至2018年全球達85億美金的市場。

2014年,台灣興櫃股IPO案最大的旋風,也是旅美高階醫材專家張有德率矽谷人才回台設立的益安生醫(6499)。去年12月11日,益安以每股58元台幣興櫃,一亮相即衝破200元股價。

微創醫材產業成長力道強勁
可以說,自去年底以來,「微創」成為醫材創業領域最被熱議的次產業之一。

去年12月6日,國立台北科技大學舉行創新創業培育成果發表會,就讀醫師後博士班的馬偕外科醫師陳治豪,台上發表他和北科大教授張合合作研發的「微型可拋式內視鏡」,台下已經有天使創投捧著錢打算投資。

相對其它醫材產業,微創產業顯得相當年輕,但從產業的波動顯示,台灣微創產業似乎正風生水起,市場成長力道強勁。

市場調研機構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在2013年發表報告指出,2013年全球微創醫材市場約277億美元,2019年有望衝上505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約10.53%。

已開發國家的高齡化趨勢,使得老年人口增多,大創口手術愈來愈不符合病人需求;多國健保吃緊,漸難以負擔長時間住院成本;新興國家中產階級興起,來自高消費族群的醫美微創,需求更為火熱。

人口老化、癌症盛行與醫美興起,是近年來全球微創產業突起的3個重要原因。

微創手術醫材範圍也甚廣,涵蓋特殊治療器械、手術耗材、內視鏡、手術導引系統、手術機器人、植入物及模擬訓練系統等,幾乎橫跨所有外科科別。

在各科別也有特定手術流程專屬器械,又可粗分為內視鏡手術(endoscopic surgery)、穿刺手術(percutaneous surgery)、腹腔鏡手術(laparoscopic surgery)、顯微手術(microsurgery)等。(參見圖一:微創醫材分類)

由於微創手術醫材涵蓋面廣,許多主要醫材廠商都有相關產品的研發與製造,全球前20大醫療場廠商中,有11家廠商都生產並銷售微創手術醫材,超過一半以上。微創醫材這塊市場大餅,目前大部分也都被歐美醫材大廠如Johnson & Johnson(J&J)、Medtronic、Covidien及Stryker壟斷。

J&J遙遙領先,2013年營收已經高達285億美金,較2012年營收成長4%;Medtronic去年以429億美元溢價併購Covidien,力拼J&J的意圖明顯。

台灣微創靠「黑手」轉型萌芽
相較於政府從發展開始就大力扶植的生技產業,台灣微創產業的萌芽,可以說還是在一片茫然無知和貧脊的土壤下,廠商為力求生存轉型而拚搏出來的一畝田。

在台中土生土長、醫材業務銷售出身的常廣總經理洪一平敘述,台灣過去在重金屬加工、模具及塑膠射出工業曾燦爛一時,但八十年代台幣大幅升值,加上台灣政府追求產業轉型高科技,「一波波代工廠紛紛外移,地方經濟蕭條的景象真是讓人震懾!」

–本文節錄自環球生技月刊2015年2-3月合刊號

文章分類 未分類

發表迴響

生技要聞 | Bio News

最新活動 | Bio Activities

Copyright© 2013 環球生技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電話:(02)25707586  時間:週一 ~ 週五 9:00 ~ 17:00

服務信箱:service@gbi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