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2月18日 星期四 23:57:08

掌握大中華市場脈動.亞洲唯一華文生技產業月刊

Cover Story | 封面故事 2016. 1,2月合刊號

逐利新資源 暗潮洶湧

利益團體提案建議大彙整

文 / 蔡立勳、楊傑名、鄔麗.巴旺

台灣生技產業範圍相當廣泛,但法規部分自1970年8月《藥物藥商管理辦法》開始(1993年更名《藥事法》),迄今,該法為台灣醫藥相關監管根本母法,繼而授權訂定其他子法。時至2007年6月通過《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瞄準國內新藥及高風險醫材研發,台灣生技才真正邁入產業化起飛階段。但隨著國際產業快速進展,多數產學界認為,不少法規經久失修,不敷產業所需,各方勢力也在新政府交替之際,力爭變法圖強。

cover1

各類型生技廠商營運不同,面臨的發展狀況和困境不同,各自需要爭取的資源和利益也不同。

台灣生技發展近20年,但目前相關產業公會僅有「台灣製藥工業同業公會」、「台灣醫療暨生技器材工業同業公會」、「台北市生物技術服務商業同業公會」3個。至今,因為台灣生技產業範圍相當廣泛,仍沒有出現法定目的能保障產業利益、爭取政府相關政策優惠、或開放相關法令限制的生技產業職業公會。

於是,各大團體、協會應運而生,不管新藥研發、傳統製藥、醫療器材、本土藥商、外商製藥、檢驗試劑或生物技術服務領域等,皆有具代表性之團體,以為集體利益進行政府遊說或政策建言等。

如「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中華民國生技產業發展協會」、「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財團法人中華景康藥學基金會」、「中華民國製藥發展協會」、「中華民國學名藥協會」等,族繁不及備載。

生策會產業代言 領導地位難撼動
選戰煙硝迷漫期間,代表重要選票支持的各協會團體運作也相當積極。由於行政院於2015年9月已經正式啟動「生物經濟發展方案」,新政府的執行團隊將左右這個被預期創造台灣下個兆元產業的資源分配,生策會於是舉辦辯論論壇,邀請國、民兩黨總統候選人發表對未來生物經濟產業的態度與思維。不過,最後僅有新任總統及副總統蔡英文、陳建仁於12月14日大方現身。

生策會選前搶先凝聚產業輿論,為業界再次強力發聲:「新政府領導人應該要有清楚、完整的政策表述,並要面對面聆聽產業之建議與想法。」贏得產學界一致的喝彩。

儘管有人於論壇上拿著生策會給法人機構希望派人參與的發文,對本刊直指,長年依賴國民黨王金平為領袖的生策會,其生技新藥產業代言角色權傾多年,其積極動作意在力保其未來改朝換代後的龍頭地位。但亦有學界知名人士於蔡英文在場時公開發言:「希望生策會未來持續扮演產業與政府間的協調領導中心。」

長年來,匯聚台灣各方大老領袖的生策會,一直作為新興生醫業與政府政策的對話平台,舉創各類產業標章認證及創新大賽,型塑台灣生醫產業形象與品牌建立,建立了多項產業行之有年的標竿活動,也協助政府深入產業並檢視政策的執行問題。

「作為爭取產業利益的遊說角色,生策會已經超越政治色彩,即使政黨輪替,面臨資源可能重新分配,其地位也難以撼搖!」一位上市公司業者對本刊強調。

生策會副執行長謝定宏接受本刊訪問時表示,自2012年生策會舉辦「台灣生技醫療產業政策總體檢」系列論壇後,後續結論已彙整為4篇16條33項,並持續從行政、立法、民間3方面努力推動落實。目前也達成涵蓋獎勵在台研發新藥、放寬生技新藥條例補助對象、推動藥品及藥價政策改革、重整預算配置等多件細項。

成功推動催生《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生策會執行長吳明發則指出,各方產業在發展上,都會遇到各式各樣和法規執行產生衝突的問題,他也認為法規都還有許多需要改革之處,但與其零零散散地就問題提案。他建議,「產業團體還是要從提出法案著手,具體到底要修什麼?怎麼修?為什麼要修?才是產業推動根本之道。」

本土製藥業力爭 鞏固台灣「抓地力」
總統蔡英文於生策會會場隔天(15日),隨即現身「台灣製藥界聯合茶會」,向台灣製藥工業同業公會、中華民國製藥發展協會、中華民國學名藥協會等三大代表台灣本土製藥界公、協團體強調,「不會只重視生技新藥」。

台灣製藥工業同業公會現任理事長陳威仁,也發文動員公會廠商近300名人士蒞臨,台灣本土製藥業出席踴躍程度絕不下於生策會之會場。

一向敢言的陳威仁向蔡英文當面強烈表達,生技製藥不是只有新藥,現況的新藥只有「市值」卻沒有「產值」,目前製藥的600億產值多半是來自傳統製藥產業,包括製劑藥、原料藥、中藥等,更有數十萬直接或間接的從業人員。

陳威仁呼籲,台灣生技業需要「抓地力」,所以需與在地產業連結,政府在制訂產業政策時應把在地的能量用到最大,同時推動新藥研發與台灣在地生產。

>>本文截錄自環球生技月刊2016年1,2月合刊號…

文章分類 熱門焦點

發表迴響

生技要聞 | Bio News

最新活動 | Bio Activities

Copyright© 2013 環球生技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電話:(02)25707586  時間:週一 ~ 週五 9:00 ~ 17:00

服務信箱:service@gbi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