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習近平在強調「九二共識」時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他說,如果兩岸雙方的共同政治基礎遭到破壞,兩岸互信將不復存在,兩岸關係就會重新回到動盪不安的老路上去⋯。
當然,我們不會在這裡談政治,也不認為兩岸的健康醫藥產業合作需要政治。11月3、4日,在南京召開紫金山兩岸企業家峰會時,「生物科技和健康產業照護組」是七大小組中,唯一讓台灣峰會副理事長江丙坤、海協會會長陳德銘聯袂親自出席的會議。小組陸方召集人、中國醫院協會會長黃潔夫說,因為醫藥產業是最能體現「兩岸一家親、血濃於水」的產業。
不過,即使兩岸生技回到單純的產業往來合作,屢次聽到業界前輩們私下感慨:「議不完的兩岸論壇會議,數不盡的產業合作意向書⋯。」沒有政治問題,但似乎互信的基礎還是一樣薄弱,雙方的合作過程一樣動蕩不安。
上一次南京紫金山會議上,當時業者握手言歡簽下合作意向書,如今大概又是歸檔封陳、不了了之。我在一次機會曾私問陸方業者領導朋友:「出了什麼問題嗎?」領導很直率告訴我:「自己的東西都忙不了了,還賣你們什麼產品?」「那幹嘛當時要做文章?」我很直白又問。「嘿!你們的上市公司就愛發發新聞嘛,漲漲股票,讓你吃吃豆腐,還不懂感激!」
期望有落差,是因為不夠瞭解互相的差異
這位領導朋友雖然捉狎,卻瑕不掩瑜。我們於是對兩岸合作的心態、立場等差異及難以落實的現實問題,彼此交換了一些意見,他也不忌諱舉更早之前和台灣合作的失敗案例討論。他說,「很多時候彼此期望值有落差,是因為不夠瞭解互相的差異。」
他說,台灣的企業再大,規模相較大陸都是很小的,但好處是機動、決事都快,所以對合作普遍顯得「猴急」。但大陸任何稍大一點的企業官僚行政,都不是想要快、就能快。那些跟台灣合作很快的,可能很多弊端和問題是合作了才會暴露,到時候可能還更難收拾!
反過來可能也一樣吧!台灣一些火急著只想合作的,後來只是把問題丟給大陸,很多細節怎麼進行,肯定都沒想好過。所以,我們自己都忙不過來,還能想到你們的案子怎麼做嗎?一旦合作開始出現問題了,因為雙方又沒有建立足夠的互相了解,那結果就一定是互相指責,合作還能繼續下去嗎?
「這才是真正的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他說。
我反問,大陸談合作不是要佔大股進行實質控股,就是要併購,為什麼?大陸企業大、項目多,和台灣的合作案不幹了,隨時收傘可能影響也不大。但這特別對許多創業打拼過來的台灣企業,是很難接受的。
領導朋友幾乎不假思索,他說,因為是台灣進到大陸市場,要不一切你們自己來,要不,就要讓大陸的合作方用大陸的市場作為。反之,換我們到台灣去,也一樣。但一個你們不能不承認的現實就是,台灣藥企有足夠資源、資金、資歷自己到大陸來闖的,不多吧!
經個起考驗的好項目或產品
他又說,你們台灣老說大陸人不能信任,一天到晚防著怕被大陸吃掉。
但事實是這樣的,如果大陸真正當一回事看上的台灣合作項目,我們自己在大陸市場都失敗了,那只是更證明這不是一得經個起考驗的好項目或產品,就算台灣自有佔持大股,有意義嗎?
幾杯黃酒下肚的領導朋友,對我提出的「兩岸問題」飛速地做出他的思辨與論證,還不時揶揄來不及回應的我,反應太慢,還沒想清楚自己的「對陸政策」,要不,就是接受了他的「共識」⋯⋯。
在我們這期邀請的專家觀點中,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執行長曾惠瑾也提到:「台灣生技產業在全球競爭,比規模『大』、比速度『快』之波濤中必須有併購之雄心壯志,亦必須有被併購之犧牲勇氣,放下對『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堅持⋯。」
很多年前,在新加坡力推生技產業站上世界舞台時,我到新加坡做了一次深入報導,對比新加坡政府採取「國家交響樂團」式的策略,迄今,台灣產業發展就像是個「爵士樂隊」,大家各吹各的調,但有時不失雋奇的奏章,關鍵都在這個樂器的個別演奏者身上。
在編輯完這期封面故事「爭鋒肝病新藥、聖戰再起」也是同樣類似的心情,大陸企業因為佔據市場優勢,常勇於選擇直捋跨國藥廠龍鬚,但台灣的企業和項目仍努力成為一個傑出的個別演奏家。領導朋友笑我反應慢,在這些點的思考上,我確實是有點僵持住了!
Editor's Note | 編輯手記 2015. 11月號
基礎不牢 地動山搖…
文章分類 未分類
發表迴響
抱歉,你必須要登入才能發表迴響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