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10 日,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舉辦年度會員大會,選出新任理事長李鍾熙和副理事長馬海怡。
並規畫「生物經濟浪潮新契機」論壇,前理事長陳昭義致詞時表示,目前全球經濟逐漸因科技產業的衰弱而面臨瓶頸,未來唯有仰賴新思維、新技術、新產品及新產業等元素的導入,才能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心針。
而生物經濟涵蓋了醫藥、農業、工業、環境永續經營等發展,更是能把生技產業之研發、製造、販售及服務整合的策略模式,陳昭義認為台灣應掌握這股潮流,順勢將我國生技產業帶向更廣、更高的格局。
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ITIS 計畫資深副研究員許毓真指出,我國製藥產業近年來積極轉型升級,在新藥研發方面逐漸進入收穫期,根據統計,目前進入臨床階段之新藥已達158 件,並有8 件國產新藥在台上市。
另外,台灣醫材產業則逐步朝向高階、高附加價值之醫材佈局;食品產業雖處於成熟期,但競爭者較多,各廠商正積極尋求新價值與發展空間,例如保健食品的發展更趨向跨領域創新升級;農產業則是逐步轉型為知識型農業,朝向技術突破、全球佈局發展。
論壇中,邀請到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副執行秘書丁詩同擔任主持人,台北醫學大學校長閻雲、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吳金洌、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所長廖啟成及賽亞基因總經理謝春成擔任與談貴賓。
根據與會專家討論的結果,他們認為生物經濟成長空間未來能上看資訊產業的數倍,因此,許多國家早已競相投入,期盼未來台灣之生技產業發展能藉由「台灣生物經濟產業發展方案」之推動,串聯技術、人才、法規、基礎建設與投資環境,創造具高度國際競爭力的生物經濟生態系統,趕上世界的腳步。
此外,隨著「英仁」時代來臨,台灣正面臨承先啟後的重要轉捩點,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特別於會員大會晚宴,規劃「2016 台灣生技產業發展之政策建言」論壇,由衛福部部長蔣丙煌參與並開場致詞,新任理事長李鍾熙主持,並特別邀請環瑞醫董事長李祖德、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副理事長張鴻仁、台灣生技產業聯盟榮譽理事長戴謙及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黃文鴻擔任與談貴賓,從產業的觀點與想法,提出未來政策推動之建議。
李祖德鼓勵產業要勇於投資,希望資本市場不要怕景氣起伏,才會留住好企業,但他也希望政府能重新考慮金融監督管理對投資市場的影響,以輔導代替監管。
張鴻仁則認為目前的社會情勢很難達成共識,造成政府遇到問題時不太敢做決定,但這並非帶領產業發展之道。另外,政府對人才的掌握太少,他舉例,台灣會打「棒球」的人太少,雖是箇中能手卻經常被指示更換守備位置,導致即使做得好也常被質疑。
戴謙提到過去負責規劃台南科學園區生技走廊,到現在16 年,已有多家企業進駐,也肯定政府的努力。另外,他發現台灣的中藥材行業正以每年約200 家的數目消失當中,相對於全球其他國家皆積極推動在地藥材,台灣的新政府應評估並保護中藥材未來的發展機會。
黃文鴻則提出,政府應該正面看待現在已經有穩定營運獲利,特別是原料藥與學名藥產業,建立由健保鼓勵使用學名藥的政策。另外,政府應鼓勵生醫公司建置核心團隊與研發能力,慢慢改變台灣生技製藥業不做研究只做發展的常態模式。法規部份,他更建議食藥署的組織架構未來可以考慮將食品與藥品分頭運作,可望提昇運作效率。
>>本文截錄自環球生技月刊2016年4月號…
Snapshop | 生技剪影 2016. 4月號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年度盛會
探討生物經濟新契機及2016 發展建言
文章分類 生技剪影
發表迴響
抱歉,你必須要登入才能發表迴響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