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次截稿期間,我暫時先延後了一個演講的邀請,一個教授朋友請我去她課堂上分享我所見 的大陸生技產業狀況。
一來,截稿,所謂的死期 (dead line),通常是我們跟時間賽跑最緊迫的關頭;二來,這題目其 實對我有點太沉重。因為,我實在不是專家,只是透過每次的第一線採訪,讓我有機會從觀察者的 角度,看到我所見到的一些產業的「表面」現況。
我的每次大陸採訪經驗,確實都讓我有不少感想、感慨、感悟,甚至感動,但即使如此,也僅 能代表我個人的看法,無法代言產業的現象。所以,我希望能準備更充足一點,免得「誤人子弟」。 特別是這位教授朋友,是我非常敬佩的一位族人教授,對學生和教育熱忱孜孜不倦。
於是在這次寫稿時過程,偶爾腦袋閃現問自己,我要分享什麼呢? 這次,我們封面報導抗體藥物,希望深入探看這一個近兩年來兩岸都非常熱門的生技醫藥領域, 並到大陸努力進行第一線的實際拜訪與了解。
「to see to believe」一直是我跟業界朋友最常分享的個人大陸生技經驗。兩岸生技發展的環境 背景和文化是非常不同的,我常必須放下台灣觀點,才能真正理解大陸業界這些朋友的作法、目的。 但有時候,真的很難!我常事後檢討自己時,發現這個「難」很多時候是自己骨子裡的「台灣優越感」 不願意妥協,所以找不到平衡的交集。
因為我仍認為,台灣生技業 ( 尤其是新藥開發 ) 整體的產業素質確實是比較先進和國際化的, 這得歸功於這些業界前輩們,這十餘年來用血汗時間、有限資本,傷痕累累所累積的戰果。
一位第一波歸國的製藥界前輩曾語氣非常堅定地告訴我,「在台灣開發藥,你要想的、要面對 的就是國際競爭,沒有所謂大陸市場或台灣市場競爭。」
大陸的業界是很不同的,對國內本土上的競爭可能更甚於國際。一位大陸排行前幾大的藥業集 團領導朋友,常在一些作法討論暫時達不到共識時,就會在微信裡傳一個可愛的貼圖給我:「土豪, 我們做朋友吧 !」
有一次湊巧的機會,我隨一位前輩去參觀了一家被大陸官方標榜為新藥開發的典範公司時,兩 方交流下來,這位前輩拉我到一旁:「PK,5 比 0,我們獲勝。」
從這次採訪兩岸抗體業的觀察裡,我們也有類似的發現;台灣抗體藥物開發的各環節技術水準 要競爭是不難的,那合作難嗎 ? 因為從大陸業界口中了解,兩岸業者其實已經有些表面的接觸與可能的合作探索。所以,在面 對未來抗體藥物國際市場的丕變時,兩岸各自優勢如此互補的情況下,是合作還是競爭呢 ?
Edit Note | 編輯手記 2014. 5月號
競爭不難 合作難嗎?
文章分類 熱門焦點
發表迴響
抱歉,你必須要登入才能發表迴響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