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2月18日 星期四 23:57:08

掌握大中華市場脈動.亞洲唯一華文生技產業月刊

Opinion | 名人語錄 2015. 9月號

part 2 - 醫療器材及其服務業

2015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 熱議生物經濟

整理 / 吳靜芳、楊傑名

醫療器材及其服務業

opn7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 傅偉祥
台灣目前醫材產業多以診斷監測與治療醫材為主,未來將擴大至病前健康與病後照護的應用範圍,政府亦朝2個方向努力,第一,加速推動高附加價值醫療器材開發,完善產業環境建構及培育國際品牌,促進台灣醫材產業進入全球產業鏈,帶動台灣成為全球創新醫療器材發展重鎮。

第二,強化台灣醫療器材製造業服務化,連結ICT 技術與創新價值,育成智慧健康與醫療服務新興產業,以服務帶動製造業銷售。未來政府將強化醫材創新研發能量、加速利基醫材技術開發與商品化、投入智慧健康醫材之研發及建立其服務驗證平台。

2014年台灣醫材產值為1,232億新台幣,經濟部目標2020年產值提昇至2千億新台幣,2025年則達到3千億新台幣。

opn8

Lin & Associates 全球法規顧問公司
總裁 林秋雄

日本通過藥事法,把藥與醫材分開,透過全球醫材法規協和會(The Global Harmonization Task Force,GHTF)將醫材分為四類,這樣的分類與歐盟與美國的規定不同,目的是為了防止國外的產品進入,進而保護國內產業。

中國的法規與政策則是跟著美國走,因為中國希望醫材產業發展起來之後可以賣到海外賺錢。因此台灣在發展新的法規時,應考慮我國要走什麼樣的路線,建議可以由政委或是更高層級的相關跨部會人士組成一個特別小組,來共同決定政府未來醫材的走向。

opn9

益安生醫總經理 張有德
高階醫材最重要的是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Unmet medical need),這個需求的來源一定是從醫療人員端發現的,然而目前台灣醫療人員參與高階醫材的研發與發想仍有相當的限制,雖然相關法規已鬆綁,但仍有許多學校或單位的內部規定限制醫生需以個人名義參加。

加上現在醫生與顧問都是不被允許拿股票購買權(stock options),業者只能用鐘點費的方式來請醫療人員參與,但醫生與顧問都是希望能參與公司長久的發展,也期待能分享未來突破性成果與發展,政府應該要有一些更彈性的方法,尤其是新創公司的資金不多,能夠吸引專家的就是股票購買權,讓大部分的醫療人員參與開發,才能帶動發展。

opn10

國立成功大學研究總中心主任 蘇芳慶
台灣醫療器材產業產值一直以來都大於製藥產業,台灣有很多傳統產業過去也一直努力經營。然而,對於全球性的醫材人才培育方面,教育部與科技部應該可以更加努力,過去比較注重製藥與生技領域的培養,而醫療器材產業事實上跨越了科技法規到經營管理層面,這是台灣一直欠缺的,教育部應積極增設醫材相關學程、研究所,與產業界合作培養第一線真正需要的人才。

政府也應積極設立跨國研究中心,帶動醫療器材到國際上。未來的重點在於台灣醫材應發展出自己有特色的策略及行動方案,可以以大學創新為核心,整合產業科技的型態,衍生新的醫材公司。另外,也建議經濟部在補助經費時要投入更多予產業界。

opn11

台灣醫材公會理事長 黃啟宗
醫材公會現有會員廠約400家,依產業觀點來看,有3個主要問題。第一,傳統醫材佔整個產業約8成以上,近期開始面臨價格競爭,產值往下掉,去年成長率僅4.4%,未來應整合各類產品,創造品牌及建構通路,如果傳統醫材沒落的話,以後整體產值的成長將有限。

第二,新創醫材的部份目前則尚未有顯著產值,且人才流動性很高,因此這些新創公司的存活率及創造的就業機會是很大的疑問,政府或許能透過獎勵政策來幫助這一塊,例如二類高階醫材列入獎勵條例等。

第三,許多學研單位的研究成果,實際上不是基於市場端及需求端去做研發,最後技轉出來企業是否有興趣承接,是否能量產,都是很大的問題,未來學研單位研發應重點式選擇能與產業接軌的項目。

opn12

聯合骨科董事長 林延生
過去政府把重心大部分放在研發,卻對於如何進入全球價值鏈沒有多少著墨,應多注意目前有哪些醫材廠商已邁向全球醫材產業鏈,以及哪些有可能進入國際,要思考如何讓這些廠商具備有與全球競爭的能力。

另一個問題,台灣的醫生為什麼不使用本土廠商的產品?原因有二,其一是醫生會顧慮是否有圖利國內廠商之嫌,其二是沒有適當的誘因。因此建議從科技部編列預算著手,每年篩選使用國內醫材產品發表的臨床論文,並設立競賽機制,可提供第一名約新台幣1千萬的獎金,讓國內的醫師願意使用台灣的產品來與國外產品比較,透過這樣的活動也能讓醫生慢慢開始使用國內產品,讓真正優質的產品能透過臨床論文被認證。

文章分類 未分類

發表迴響

生技要聞 | Bio News

最新活動 | Bio Activities

Copyright© 2013 環球生技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電話:(02)25707586  時間:週一 ~ 週五 9:00 ~ 17:00

服務信箱:service@gbi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