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產業發展協會於 3 月 16 日假台大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會員大會暨 2015 生醫產業趨勢研討會,超過 200 位產、官、學界人士共襄盛舉。會中除回顧去年生技產業發展,也展望未來趨勢,討論政策走向。
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昭義表示,「未來幾年是台灣生技產業的關鍵時刻,不少新藥有機會將陸續在 國內或歐、美、中國等地取得藥證,因此,希望協會能匯集很多意見給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 不少講者也都提到產業應迫切尋求差異化及走入國際市場,並認為以台灣優良的基礎,只待資源整合,產 業前景樂觀。
行政院科技政委 顏鴻森
政府應重視經濟發展、人口變化對產業結構的影響
中華民國生物產業發展協會自 1989 年成立至今已有 26 年,這段時間台灣發展的變化極大。早些年經濟起飛的「黃金十年」時期,台灣不少產業競爭少;但自1990年代起,製造廠商紛紛外移,加上全球化的影響,台灣開始 面臨必須與世界競爭的挑戰。
除經濟狀況的改變,台灣人口結構變化也很劇烈。自 1950年代的800萬人,到目前台灣人口已超過2,400萬,但由於少子化趨勢,預估2061年,台灣人口將降至1,700多萬,行政院該如何訂定政策以因應變動的產業結構,亦是重要議題。
行政院科技會報副執行秘書 丁詩同
政府將努力催生醫材分級法規
我們希望在今年底前,可以成功催生醫材的分級法 規,政府要努力訂定醫材分級管理辦法,讓醫材未來發展 更順暢。至於大家提到國內醫材多為外商品牌壟斷,政府也希望投入行政資源,努力讓醫界及民眾愛用國貨。另外,「長 照法」若今年通過,健康照護產業將得以增長壯大,也需要擬定相關配套措施。今年,是台灣生技產業起飛行動方案的最後一年,政府預計在今年底前把新的政策發展方案提出來,更希望產 業界及學術界的朋友能夠多給予意見。
生物產業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 李鍾熙
精準醫學為下一個機會
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出「精準醫學」計畫 (Precision Medicine),被認為是「個人化醫療」(personal medicine) 的興起。事實上,醫療現況其實更應該針對族群的不同,而非個人的差異。例如癌症有非常多的子群,不同子群可選擇不同方法治療。
「精準醫學計畫」主要目標是在分析資訊、改變法規,以及將新技術轉化為臨床上可行。該計畫希望一改過去浪費資源在錯誤療程的陋習,以能更精準有效運用治療資源。這個非常前瞻的計劃,也將會使整個醫療型態改變,並帶動生醫產業的另一波發展。
DCB 分析師 廖美智
土生土長新藥仍待政策整合
2013年全球藥品市場是989億美元,預計在今年會破兆,推估2018年將達到1.2兆美元,成長率約 4 ∼ 7%。至今,仍有許多未被滿足的用藥需求,像是 C 型肝炎以及中樞神經疾病,世界各國在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上都紛紛公佈加快新藥上市的相關法規。
2013 年的免疫療法可謂備受矚目,例如控制黑色素 瘤原本存活期1年,免疫療法可提供20%病患約 3 年存活期機會。
新藥發展有5個階段,依序是選題、技術、研發、市場策略及外在的政策。根據生物中心產資組所做的統計,現階段台灣已進行臨床階段的產品共計有143件,以臨床二期的藥品數最多,佔新藥開發總件數約46%,其中又以小分子藥品多;而藥物開發之適應症以腫瘤、感染最多。
台灣藥廠相當善用新藥快速審查的策略,今年初,中裕新藥的愛滋病用藥及心悅生醫的精神分裂用藥都是國內首度取得美國突破性療法的廠商。
迄今,台灣有7件自行研發的新藥獲准上市,其中4件為中藥新藥及植物新藥,另3件為小分子藥,這7件產品技術兼具突破與漸進,且善用快速切入市場策略;在新藥研發上,有5件是採接力式的承接開發策略,已有實質成果。然而,若要有完全土生土長的新藥開發產品,5階段仍需整合。
生脈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長 許中強
地域性特殊疾病與醫療需求 是小公司機會
國家的政策與執行力對產業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台灣近年來生技產業發展十分蓬勃,可見政府的推動功不可沒。
生技創業是長期投資,成功因素必須包括:對創業有強烈的情感推力、有心力和財力的萬全準備。由於 創業初期資源有限,因此,發展的項 目與策略都必須十分專注,但也不要為了省錢找資源,而因小失大。以台 灣環境和條件而言,地域性特殊疾病 與醫療需求,常是小公司的機會。
目前,台灣生技產業研發能量仍停留於一期臨床試驗,進入二、三期 臨床後,缺乏相關人才及對法規的了 解。而台灣投資人亦習慣電子產業短期回收的投資模式,但隨著生技股興起,投資人可望開始進一步了解生技類型標的,思維有望漸漸扭轉。
生展董事長/台灣製藥同業公會理事長
陳威仁
差異化、規模化是台灣新藥競爭方向是小公司機會
過去,製藥廠確實過度依賴健保市場,佔了約9成業務,因此較少在新藥投入時間。但這幾年來,在政 府動、人才資本聚集下,新藥進展 非常快速,包括海外引進、國際合作 等。今年 TFDA 正在審查的135件新藥中,國產佔 29 件,其中 2 件是新成分,證明國內新藥產業前景樂觀。但是國內產業規模都較小,應推動企業合作、企業聯盟,大家一致往 國際市場走。因為,健保藥價未來不 可能提升,甚至可能下降。
而競爭優勢原則不外乎是差異化或規模化,拿這兩點來審視台灣產業,新藥或類新藥的差異化仍不足,國際競爭較有危機;所以,公會將持 續推動原料廠製劑廠的結合,以創造規模化,公會同時積極推動國際合作,從現在到未來,日本、大陸、美國和台灣都會有愈來愈多跨國合作的例子。
訊聯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長 蔡政憲
生技走向大眾市場商機可觀
去年,是蠻有意義的一年,也會影響到未來生技的發展,其中,細胞治療產業開始知道如何與產業生態和法規並存。過去很多特定範 圍的高端生技技術,因為環境和條件改變了,更朝向大眾,也意味著將創造出更廣大的市場及經濟價值。
例如韓國最大的公司及美國幾家公司都開始把幹細胞、傷口癒合用到了醫美、皮膚科乃至運動員的膝關節受傷等更廣大應用的市場,創造了更大價值。但目前的困境與 挑戰,則是我們在走跟別人一樣的路,因此,「跨界」將是未來的機會,我們也正努力進行整合和人才培育,希望傳遞更多跨界的思維和想法。
>>本文摘錄自環球生技月刊2015年4月號…
發表迴響
抱歉,你必須要登入才能發表迴響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