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 封面故事 2014. 4月號
光電、農業、 電子業轉型種菜
創造台灣綠金 植物工廠強勢來襲
文 / 林亞歆
2012 年,聯合國公開發表聲明,強調世界儲糧量已達警戒線!
斷糧危機日日逼近,甚至有高達40 個國家急需國際糧食援助。
農糧供不應求成了全球矚目的重要議題,創新的農業生產技術遂成了全球引頸期盼的救命處方。
植物工廠可全年無休供應糧食,
是否成為地球暖化的另一製造源?
根據統計,2016 年全球植物工廠市場產值可達40 億美元。
電子業大哥華映、億光、台達電、金仁寶都已經跨入,並將觸角伸往中國。
儘管植物工廠仍存在「健康」爭議,
但結合光電、農業、ITC 的綠金當道,風潮已來襲⋯⋯。
近年的研究顯示透過控制不同波長的光照,能調節植物生長高度與速度。
3 月13 ∼ 16 日間,2014 國際綠色產品展間,植物工廠展區人潮也絡繹不絕,白燦燦燈光下,一排排綠油油的植物不僅吸引民眾好奇, 也成為更多企業和買主最大的亮點,植物工廠發展的趨勢,不言而喻。
2008 年金融海嘯後,台灣各路光電、電子產業大老,無不覓求新方向,其中植物工廠的應用更因為搭上全球糧食危機的熱潮, 就連國際品牌Philips、Osram、Mitsubishi、Panasonic 等,也爭相投入。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台達電榮譽董事鄭崇華、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億光電子董事長葉寅夫等台灣光電業老字號, 也因毛利逐年走低,紛紛著手投入建制自家的植物工廠。
工研院也邀集了晶元光電、台肥及台灣大學等產、學、研等團體,共組「台灣植物工廠產業發展協會」, 企圖建置跨領域合作平台,希望能為國內植物工廠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究竟「植物工廠」是個什麼樣的商機?可以讓叱吒風雲的產業龍頭如此為之瘋狂?
環境工程與生物科技整合的「第四農業」
首先是大環境的因素。全球環境破壞加上天候丕變,食物的污染和產量不足,邁入二十一世紀之際, 此一問題越顯嚴峻,解決農糧與食品安全問題成了全世界的「夯」話題,更成了國際財團為人類填飽肚子而積極尋覓並投資的新領域。
植物工廠整體概念蒙於1960年代的北歐國家。當基因改造大幅提升農作物的產量,並降低生產成本,但安全性卻倍受質疑時, 各國官員和專家經歷一番熱烈激論後,開始有學者力倡仿照工業化大量生產模式的「植物工廠」,一方面可大幅提高糧食產量並嚴控品質, 同時可解決糧食短缺和食物污染的雙重問題。
但直到工、農業強國日本提出後,才開始真正掀起熱潮,尤其是經歷了311 海嘯和福島核災後,日本政府更投入146 億元日幣, 盼能擴充植物工廠數量,供給價格合理又安全無虞的綠色蔬菜給國民。
植物工廠被認為是繼露地栽培、設施園藝、水耕栽培等依序發展之後的終極技術,因此被稱之為「第四農業」。
「植物工廠」也是一項結合園藝、栽培等環境控制工程與生物科技的跨領域技術。
植物工廠的各項環境變因多由人工控制,環境控制可以將最佳生長條件定量化後創造作物生長之最適當環境, 生物科技則主要為育種的基因改變或篩選技術。基因和環境就像先天與後天,攸關著作物發展的成敗。
因此,植物工廠作物的生長過程中可不需噴灑農藥,就能種出低生菌數的蔬菜,而藉由養液的調整, 也可降低植物中的硝酸鹽(致癌物)含量,或依照需求提高植物的某些特定成分,以種出高營養價值的環保蔬菜。
..本文節錄自環球生技月刊2014. 4月號
本篇所有單元
- 台灣植物工廠之父 - 方煒 「植物工廠是「各憑本事」的嶄新商業模式!」
- 從車頭燈到植物照明 光茵生技的LED 天堂路
- 植物工廠 遇見太陽能 台灣三愛3年內上市 用植物打開國際市場
- 顯示器大老中華映管 華映「綠多讚」轉型綠色企業
- 野菜工房 堅持量產大眾化平價蔬菜
2014年4月合刊號 | |
光電、農業、ITC 2008年金融海嘯後,台灣各路光電、電子產業大老,無不覓求新方向,其中植物工廠的應用更因為搭上全球糧食危機的熱潮, 就連國際品牌Philips、Osram、Mitsubishi、Panasonic 等,也爭相投入...本期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