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2015. 5月號目錄 > 開放文章


Special Report | 特別企劃 2015. 5月號
併購台灣生技 「飢餓遊戲」開始…

文/鄔麗・巴旺


過去,台灣生技業併購事件雖時有所聞,多是資本市場無感的「小打小鬧」。
但這一座即將噴發的活火山,深層的地殼動了, 五月或六月,傳言台灣生技業有史來以來最大金額的併購案,即將出現。
許多IPO資本市場推升、坐擁現金的掛牌公司,正積極走出去「併購」, 本土私募正募集新資金、新基金也悄然成立,主要就是「併購」。
醫療行業併購已經如火如荼的中國投資資本, 目標開始轉向台灣的創新型醫藥技術。
併購台灣生技,一場飢餓的遊戲才正開始…。



自台灣生技產業資本市場興起以來,台灣電子業先是冷眼觀望,接著華麗現身在一些生技公司IPO前的增資案,有了他們加持,這些公司股價自然哄抬不少。

相對於電子股動輒幾百、甚至上千台幣的股價,「生技股百元股價太便宜了!」在生技創投經驗積累20年,華威創投合夥人李世仁博士指出,這表示電子業者對生技業還不夠深入了解。

但現在,不算企業本身紛紛轉投資或切割部門獨立成立生技公司在內,如近期華晶科(3059)以4億資產價值,將醫療電子事業部門分割讓與全資子公司榮晶生技;或即將丟出重彈的這家電子業者,乾脆直接進場買標的。

或自己出資成立新創生技公司,如今年2月成立、4月中完成登記的智合生醫科學,是力晶半導體董事長黃崇仁出資成立的抗老化新藥開發公司,並請來前生技中心執行長汪嘉林擔任總經理;或個人投資又同時換取二代進駐快速學習生技的門票,如施崇棠投資即將規劃IPO的瑞華醫藥,施崇棠兒子亦加入瑞華醫藥集團在聖地牙哥的公司--Polaris 。

「你能想的方法都會出現,但『併購』是最直接跨入生技的手段,是一個可以預見的趨勢,也是台灣生技產業下一階段擴張、發展的模式。」今年以來,因應客戶服務需求特別成立「併購專案小組」,小組負責人、元富證券副總顏榮嗣說。

智擎、浩鼎、中裕新藥、鑽石、Delos
「資本市場推升了IPO公司,這些手上擁有現金的台灣生技公司,自然要走出去往外『併購』。」顏榮嗣分析並坦言,真正攤開,台灣生技公司藥物多從國外授權引進,少有自己的新藥開發技術、平台和能力,僅憑藉優良的臨床開發管理,能被國外藥廠併購的競爭籌碼並不充分。

即將於第二季又進帳約新台幣4.5億元的智擎(4162),其胰臟癌新藥MM-398開花結果了,第二個針對罹患軟組織肉瘤(soft tissue sarcoma)病患的新藥PEP503(crystalline hafnium oxide, NBTXR3),目前正積極規劃進入第一期人體試驗。

智擎總經理葉常菁對本刊表示,「公司在美國已經有不錯的併購標的,並且進入談判階段。」她認為,「台灣生技有能力走出去併購,一定要勇敢,這也是台灣生技進入國際社群的另一種途徑。」

據本刊調查了解,一些海外知名華人生技藥界人士,包括天福生技趙宇天、Impax創辦人許中強,都在積極為台灣生技公司扮演潛在併購對象的引路人。目前,正積極向歐美進行「目標性」併購計畫的,還包括浩鼎生技(4174)董事長張念慈、中裕新藥(4147)總經理張念原這一對兄弟檔。

其實,在去年下半年,張念慈和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悄悄成立了一個私募基金—Delos Capital,主要就是專注於中國和美國的醫藥、醫療行業和醫療器械的併購投資、戰略性投資和重組。並請動在中國和香港金融圈極為知名、人稱Henry Chen(陳林正)擔任管理合夥人。

在加入Delos之前,擁有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學位、本身是金融律師的陳林正,是歐洲私募基金—Permira全球合夥人和亞洲聯席主管,掌管200億歐元的資本。

尹衍樑的潤泰集團還力挺了另一個私募基金—東博資本,並找來前元大證券投資銀行部門主管李明山掌旗,投資金額為2億美元,目標則是鎖定兩岸三地極具潛力的企業。

此外,今年4月,美國維梧資本(VIVO Capital)又完成第八期的資金募集,達7.5億美金的資金有一半準備到中國投資收購。來自台灣的維梧創始人孔繁健對記者表示,「快速崛起的移動醫療產業,是維梧資本準備在中國的主要投資領域之一。」

近年來,VIVO在中國以獨特的中美「橋梁」戰略,採取一路護航的併購及借殼上市策略,活躍於中國醫藥行業併購資本市場。去年,維梧在中國完成上海景峰製藥併購案成功退出,獲利達5倍之高。

由台灣富邦金控、台新金控兩大金融集團全力支持,目前是台灣最大Evergreen Fund(永久型)私募基金,鑽石生技投資已經和大陸至少二家知名大型投資基金建立了策略聯盟,正計畫募集一個2億美金的基金,準備以台灣創新鏈結中華市場的投資策略,專注於大中華醫藥產業的投併活動。

去年下半年以來,陸續完成和台大、交大、陽明、中興、清大建立「鑽石校園種子基金」的合作,也新投資了4家新創公司,都是深具市場應用的創新技術公司,「創新是台灣生技的優勢,台灣生技也必須持續創新」,中天集團總裁路孔明對台灣的創新很有信心,他積極和台灣具研發能量的研究學校和機構合作及整合,將台灣生技醫藥的國際戰略拉得高、遠,並認為這樣的廣、深佈局,未來5~10年世界會看到台灣。


>>本文截錄自環球生技月刊2015年5月號...


2015年9月號

中國審批改革深水炸彈
引爆兩岸生醫業大洗牌

8月18日,中國國務院一紙國發 [2015]44號文 –《關於改革藥 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出臺,揭示中國藥品審批向歐美超趕的決心。

本期目錄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