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2016. 4月號目錄 > 開放文章
Trend | 趨勢 2016. 4月號
行動醫療市場海水正藍
全球行動醫療市場趨勢與潛在機會
資料提供/ Deloitte(勤業眾信)全球調查報告 編輯/ 環球生技月刊
根據Deloitte 調查指出,2014 年行動醫療市場約105 億美元,預估2015 至2020 年之間,行動醫療市場成長率將達到年均33.5%。且有機會徹底翻轉傳統醫療行為。
根據勤業眾信調查指出,2014 年行動醫療市場約105 億美元,預估2015 至2020 年之間,行動醫療市場成長率將達到年均33.5%。
未來行動醫療商機需求龐大,但目前多數醫療科技業者提供的解決方案,僅涵蓋以感測為主的資訊價值鏈,因此異業創新合作日益增加,藍海市場商機無限,且有機會徹底翻轉傳統醫療行為,但許多挑戰仍須突破。
行動醫療定義是利用移動科技技術,提供患者從「就醫」、「治療」到「療後觀察」一整套的醫療照護解決方案。而移動科技則為結合感應器(Sensor)、互聯網、標準規範、擴增智慧分析(Augmented intelligence)與擴增病患行為(Augmented behavior) 所構成一個資訊價值鏈(Information value loop) ( 圖一),經過資料整合及運算分析之後,提供病患診斷建議並試圖改善病患的醫療過程(Patient Journey)。
因此,行動醫療目的在於遠端收集數據並加以分析後,給予病人在健康管理方面的建議,以期達成減少醫療開銷與增進疾病預防的整體醫療解決方案。
根據勤業眾信的調查指出,2014 年行動醫療市場約105 億美元,預估2015 至2020 年之間行動醫療市場成長率將達到年均33.5%。
雖然未來行動醫療商機有龐大需求,勤業眾信風險諮詢服務執行副總經理吳佳翰指出,目前大多數的醫療科技業者提供的解決方案,僅涵蓋以感測部分為主的資訊價值鏈。「若其所提供的解決方案能夠連結資訊價值鏈(Information value loop) 中的每一個環節,將真正取得行動醫療產業的實質影響力。」他強調。
業者透過異業合作創新增值
勤業眾信調查發現,歸功於大數據運算能力的進步與感應科技的導入,行動醫療裝置至今已能執行從「預防與體適能監控」、到提供「偵測追蹤」、給予「治療決策分析」與加強「高風險照護管理」等功能,以助益病患醫療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
吳佳翰預期,「隨著行動醫療的法規開放與穿戴裝置的普及,行動醫療勢必會挑戰傳統醫療照護的發展。」更多證據也顯示,目前主流的醫藥科技公司與眾多資通訊科技大廠將陸續投入行動醫療市場,並且關注糖尿病、心血管疾病(CVD)、慢性肺阻塞(COPD) 氣喘、阿茲海默症等慢性疾病。也正因參與廠商的背景多元,預期將產生更多的創新商業模式來挑戰傳統商業模式。
而「異業合作」將是行動醫療創新的基礎。傳統的醫材與製藥公司可以分享法規面、保險支付面、與臨床試驗等經驗,做為產品開發上的參考;高科技公司與醫療科技新創事業,則可以貢獻其資料分析能力與軟硬體整合的專長;而保險給付業者則從醫藥經濟學觀點,協助廠商規劃產品合理定價與給付方案;醫療服務提供者,則致力於醫病關係的提升與個人隱私資料的保密工作。
總而言之,透過跨業合作,行動醫療產業將產生醫療行為的徹底轉型,試圖改善病患醫療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
投入行動醫療的影響及考量
行動醫療的破壞力勢必將創造更多醫療照護的新機會,同時導入創新於全面照護(care continuum) 產業的每一項環節。
但是,勤業眾信風險諮詢服務副總經理溫紹群建議,企業在投入行動醫療領域前必須考量:第一,企業需評估其行動醫療的開發是否須列為公司營運策略之中,同時在產品開發上需要整合公司策略、技__術能力與資訊處理,以符合病患醫療過程與醫療成本效益(cost effective)。
第二,企業需要針對適應症(target disease) 做行動醫療的技術開發,並致力於病患醫療過程的改善,設法提升上市後的產品採用率;第三,彙整跨產業技
術訣竅,將行動醫療的創新落實到病患身上;第四,以FDA 法規為基礎,開創並領導新醫療法規的建立,帶動行動醫療創新;第五,以合作基礎來切入新興市場,並共同尋求行動醫療創新方案。
行動醫療的新藍海– 新興市場
不過,溫紹群同時指出,新興市場雖是行動醫療的新藍海,但新興市場目前面臨最大的挑戰在於缺乏訓練有素的醫護人員、醫療設施的不完善與昂貴的醫療費用,導致疾病盛行率偏高。
但行動醫療卻可能受惠於此三低一高的環境因素,再加上同領域內競爭不足,新興市場已轉變成適合發展行動醫療的沃土,並在未來行動醫療技術與規
範的逐漸成熟下,挑戰已發展國家的傳統醫療照護的地位。
一般亦認為,智慧手機的普及率是行動醫療在新興市場發展的主要推手之一,根據勤業眾信調查,市面上大多數行動醫療應用的成功,應歸功於企業跨領域的合作與配合政府政策方向,使行動醫療解決方案更加普及。
對台灣廠商策略建議
那麼,台灣廠商該如何加入行動醫療市場呢?吳佳翰指出:「明確的策略定位及資源整合,是成功切入行動醫療的不二法門。」他表示,「行動醫療是驅動醫療照護產業成長的下一個推手,對企業來說,投入行動醫療服務成功的關鍵,將在於能否清楚的把行動醫療開發定為公司的營運策略。」同時,在產品開發過程中,必須將改善病患醫療過程列為最高宗旨,再透過結盟或併購的方式茁壯自我,以達成行動醫療應用的永續成長,進而維持長期競爭優勢。溫紹群也指出,「穿戴式裝置技術的普及,亦將推動醫療照護步入數據驅動時代。」
隨著更多樣化、功能更強大、跨平台數據傳輸整合技術更完整的穿戴式裝置問世,可以預期,醫療與行動醫療市場的智慧化、數位化應用將更為普及。
且隨著穿戴裝置可以保留的資料更多、更易獲取,可以預期醫護市場亦將逐步進入數據驅動(data-driven)決策的巨量資料轉型時代(參見後篇)。
當數據採集更加多元、大量,又在尋找各種創新應用下,數據能讓人們了解「發生過什麼事」、「正在發生什麼」,一直到分析與模擬預測「為何發生?」、「萬一發生了如何改變及因應?」,當醫療越來越依賴智能科技所提供的數據,跨平台的資料整合、系統化的資料治理、同理心的隱私保護,將越來越重要。
結合行動資通訊紀錄與健康醫療照護
此外,「從使用端及硬體端共同提升安全,發展消費者可用、易用之介面,也是切入的好策略。」溫紹群表示。
行動醫療結合行動資通訊紀錄與健康醫療照護之應用,例如智慧型腕帶每天定期測量使用者的心律與血壓,並將該生理數據發送至使用者的智慧型手機,手機裡的應用程式App對使用者提出計量分析報告以及飲食與運動的建議,該等數據還可進一步傳送到雲端資料庫,由醫療人員遠端監測病情,可增進效益並節省成本。
但如在資料傳輸管道中有漏洞、硬體設備老舊、軟體系統無法更新的情況下,個人資訊極有可能遭竊取甚至不當使用。因此,除了實體物質上持續的升級,使用者觀念及自我保護意識也需要同時強化,才能讓使用上取得便利,並且排除資訊安全疑慮。
吳佳翰則建議,在行動醫療裝置開發設計上,應該更考量人性元素、人因工程與使用者需求著手,換句話說,讓使用者覺得可用、易用為需求重點,以達到全面行動醫療的目標,充分展現行動醫療裝置的特性。
>>本文截錄自環球生技月刊2016年4月號...
2016年4月號 | |
瘟神 正敲台灣大門? |
|
每4 年大流行一次的腸病毒正滴答倒數計時,瘟神已兵臨城下,台灣仍然處在無疫苗可用的困境。經本刊深入產、學、研、醫訪查,台灣防疫早已年久失修,政策、預算、法規、疫苗、應急措施,各環節都出現斷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