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2014. 8月號目錄 > 開放文章


Special Reports | 專題報導   2014. 8月號
「兩岸生技與醫療器材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
大中華市場商機戰略 生技月連年最熱焦點

文 / 林亞歆、吳靜芳


兩岸交流會議自2010年開始舉行,一直是生技月的重頭戲之一。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看好兩岸商機,持續推動「兩岸生技與醫療器材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但李鍾熙也指出,過去雙方透過交流會議雖達成多項共識,至今落實的進度仍有限。


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看好兩岸商機,連年舉辦「兩岸生技與醫療器材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邀集兩岸多家新藥及醫材企業與會,交流研發策略。

而生技產業佔中國國內生產毛額5.03%,近十年的年均增長率高達20%,已成為中國推動經濟發展的戰略產業。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看好兩岸商機,連年舉辦「兩岸生技與醫療器材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邀集兩岸多家新藥及醫材企業與會,交流研發策略。

生物產業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鍾熙期勉,今年的交流會議能促進兩岸企業合作,但他也指出,過去雙方透過交流會議雖達成多項共識,至今落實的進度仍有限。



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昭義:
TFDA藥證審批可能無形中阻礙新藥開發。

生物協會理事長陳昭義比較美國FDA與台灣TFDA,他指出TFDA為了用藥安全堅持嚴格審查藥證,無形中可能阻礙了新藥開發。

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黃晶:
兩岸能共同提升拓展國際市場。

中國代表團榮譽團長黃晶二度來台參加兩岸交流會議,他指出,兩岸在生醫領域有許多互補的機會,例如台灣豐富的藥物臨床經驗可以和中國多樣的疾病種類結合,台灣的成藥經驗也能應用到中國的中草藥等。他並看好兩岸能共同提升拓展國際市場。

生醫推動小組副主任劉祖惠:
兩岸合作應從產業鏈上下游利基切入。

「兩岸生醫產業發展各具特色。」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推動小組副主任劉祖惠指出,兩岸面臨如高齡化、醫藥衛生支出增加等趨勢,兩岸廠商合作應從產業鏈上下游尋找利基切入點,透過策略聯盟等模式切入市場。

太景生技董事長許明珠:
台灣研發能量可以結合中國龐大受試者。

太景生技許明珠指出,台灣臨床試驗的研發能量可以結合中國的龐大受試者,是台灣生技業進軍中國的絕佳模式。

浙江醫藥總經理蔣曉岳:
兩岸合作藥優勢互補。

浙江醫藥去年銷售額54億人民幣,產品以抗生素及維生素為主,醫藥行銷經驗十分豐富,曾在中國市場打出單項學名藥高逾5億銷售額的成績。浙江醫藥總經理蔣曉岳表示,太景對產品品質十分堅持,雙方優勢互補。

泉盛董事長湯竣鈞:
以大中華市場為利基,合作打進國際。

泉盛董事長湯竣鈞認為,外商仍在尋找標的,尚未觸及較為陌生的亞洲廠商。因此從市場面來看,兩岸應一同拓展國際市場,切入價值鏈。

他並指出,兩岸的產品擁有特色技術及價格優勢,不論歐美私人保險或國家醫療保險較容易買單。且臨床數據若互相承認,大中華市場帶來的效益加乘。

要達成兩岸合作,泉盛對中國的合作夥伴有三個著眼點,首先,對CFDA流程了解,能加速產品審批過程;泉盛聚焦研發,因此需要在臨床階段有生產能力的夥伴加強市場優勢;最後雙方也能達成推向國際市場的共識。

上海中信國健總經理王俊林:
台灣高度國際化可合作拓展國際市場。

中信國健計畫和泉盛展開合作,中信國健總經理王俊林指出,泉盛研發的項目多,高度的國際化團隊也有助於中信國健拓展國際市場。

杏國新藥總經理蘇慕寰:
雙方可以學習如何把中藥國際化。

杏國新藥總經理蘇慕寰指出,要讓兩岸彼此覺得這案子好,要先從中國市場開始耕耘。他指出,以杏國植物藥的經驗來看,中國的中草藥將會是一大合作利基,「雙方都可以學習如何把中藥國際化。」

..本文摘錄自環球生技月刊2014. 8月號


2014年10月號

台灣農業生技 巧實力 創新經濟

台灣以農立國,豐富經驗與創新實力不容小覷,但由於規模、法規、市場等種種原因,仍無法於國際大鳴大放。
本期目錄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