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2014. 11月號目錄 > 開放文章


Cover Story | 封面故事 2014. 11月號
華人特色醫藥 產業迷思! 發展利基?
第一手兩岸產業大調查 掌握成功關鍵

文/王柏豪


新興的中國大陸藥品市場年銷售額超過2萬億人民幣,每年維持17%左右成長率,國際大廠都已落子中國佈局,比鄰的台灣位於亞洲樞紐點,擁有絕佳的市場切入地理位置,兩岸開放以來,前進大陸的台灣醫藥企業日夜如潮汐。

不過,由於國情還是有相當差異、思考模式差異不小、隱藏性經營成本不易估算及控制、金融和行政體系可能干預、智慧財產權保護觀念薄弱、政府與民間企業決策善變等,無法預期與掌握的變數,台灣醫藥企業在大陸發展者,成功案例非常稀少。

低調、穩健的台灣原料藥及中間體獲利王—旭富製藥(4119),今年前8月自結稅前獲利年增率又高達近5成,API獲利第一寶座穩如泰山。但在今年1月27日,旭富也公告完成南京旭富清算註銷。

2008年6月旭富為拓展大陸發展,低調地在南京籌建了研發團隊,5年後,公司承認進軍不順,決定棄守返台。旭富資深副總佘桂芳說,「簡而言之理由是兩岸管理文化、制度法規水土不服。」

不過,今年10月2日,安成藥(4180)宣布以不超過1500萬美元取得入主中國海南省華益泰康藥業過半股權,取得華益泰康經營控制權,是近年來極少數台灣藥廠併購大陸藥廠的好消息,但併購後真正營收績效依然需要時間兌現。

早在2003年,晟德製藥就進京併購了北京永光藥廠,開啟台灣藥廠赴大陸投資藥廠先鋒。儘管走過10年山水路,大陸事業已經分佈北京、蘇州淮安等地落定的晟德集團董事長林榮錦,他現在甚至在思考找大陸人才來台灣擔任旗下公司CEO,卻仍對本刊表示,他認為自己還在「摸清楚怎麼走」。


CFDA人力嚴重不足,排隊等候審查的醫療品項高達數十萬件。

「兩岸三地」怎麼進?機會在哪裡?
過去因服務其他如電子、金融、房產等產業,觸角深佈大陸的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近來年,生技醫藥類企業躍為公司最大的客戶族群之一,「醫療與生技產業」專業小組應運而生。

勤業「醫療與生技產業」小組負責人虞成全會計師表示,眼看著中國醫藥市場崛起,「客戶都在問怎麼進?機會在哪裡?」。勤業眾信董事林安惠指出,大陸法規與政策獨樹一格,許多仍無法和世界接軌,但中國如此龐大的市場,導致客戶都有意願到大陸發展卻仍很猶豫。

首度深入兩岸產業調查
一項由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委託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產業資訊組,進行的『華人特色醫藥產業之關鍵成功因子』調查,透過深度訪談在大陸醫藥巿場已有佈局之標竿企業CEO或領導階層以取得第一手資訊,作為產業資訊小組量化、質性分析的基礎。

DCB產業資訊小組組長羅淑慧說明,深度訪談企業包括臺灣藥廠、大陸本土藥廠及大陸海歸派企業,以及兩岸醫藥公協會共27家。量化資料則主要根據已接受訪談,或不便受訪之兩岸公協會、西藥及生物製劑廠商所做的問卷調查所統計分析,統計有效份數共24份。

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兩岸都一致認同影響大陸巿場佈局的關鍵要素中,「法規」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政策」。

羅淑慧解析,由於醫藥產業需要法規嚴格管制,並且在政策面大力扶持企業,這是醫藥產業與其他產業最大不同之處。

不過,從調查中也發現,兩岸產業許多認知存在相當不同,其中最大落差之處是在「潛規則」部分。

勤業眾信醫療與生技小組負責人虞成全認為,因為大陸企業有在地優勢,所以企業並無存在潛規則的問題。然而,臺灣企業對於大陸潛規則的了解仍非常有限,因此,訪談的臺灣企業都認為大陸潛規則的相關風險與成本付出,是發展大陸醫藥巿場十分關鍵之影響要素。

審查的行政效率國際接軌、審查透明度
此外,兩岸也都一致認同法規最主要關鍵的影響因素是「審查的行政效率」。不只是台灣企業,大陸企業同樣對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總局(CFDA)審查效率的冗長等待大呼疾苦。

根據CDFA網站統計,截至11月5日,目前申報受理藥品審查的案件高達144,603件、保健食品(含國外進口)案件達14,935件、醫療器械也有91,974件。

台灣製藥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生展生技總經理陳威仁建議,「藥證要盡量和當地合作從本土申請,苦守寒窯的時間、成本是廠商進軍大陸一定要考量的。」

>>本文截錄自環球生技月刊2014年11月號...


本篇所有單元


2015年9月號

中國審批改革深水炸彈
引爆兩岸生醫業大洗牌

8月18日,中國國務院一紙國發 [2015]44號文 –《關於改革藥 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出臺,揭示中國藥品審批向歐美超趕的決心。

本期目錄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