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2015. 6月號目錄 > 開放文章


Cover Story | 封面故事 2015. 6月號
台灣生物經濟 牛肉何在?

文/楊傑名


為了銜接2015年即將結束的「生技產業起飛行動方案」,2014年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BTC)會議規劃「台灣生物經濟發展藍圖」,作為未來6 年生技起飛行動方案的接續計畫。許多人認為,生物經濟只是換湯不換藥的口號,更質疑生物經濟究竟能為台灣帶來什麼價值?


台灣生物經濟的起步,可從政府開始重視生物技術發展談起。

由於台灣具有臨床醫學研究資訊充足,精密製造業及優良農業技術和推廣基礎,機動性高的中小企業文化,並且與快速成長的亞太市場緊密聯繫等優點,1982年政府頒布「科學技術發展方案」,便將生物技術列為八大重要科技之一。

1995年,為了使生物技術相關產業建立完整體系、加速關鍵性技術研究和具備國際競爭力,行政院又通過「加強生物技術產業推動方案」,希望從法規面、投資面、國家型計畫、專案研究計畫、人才培育及生技園區等項目切入,支持台灣仍在萌芽的生物技術產業成長。

2009年,政府宣布啟動「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該方案是在生物技術開發價值鏈中,強化研發產業化角色,透過加強轉譯研究方法,促進整合型育成機制建構,橋接上游優質研究成果到下游產業界。此方案於2012年更名為「台灣 生技產業起飛行動方案」。

在行政院推動「生技產業起飛行動方案」政策的帶領下,國內生醫領域投資熱絡,上市櫃公司家數呈現倍數成長,2014年生技醫藥產值達新台幣2,769億元,為方案規劃前的2倍。

因此,政府正積極規劃下階段生技產業的行動方案,期望推動生物經濟繼續擴大產業影響及效益。

生物經濟續接鑽石行動方案
當OECD和歐盟等國紛紛提出以推動生物經濟為主要解決方案,台灣亦面臨與全球其他國家類似的挑戰。為了銜接2015年即將結束的「生技產業起飛行動方案」,2014年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BTC)會議亦規劃「台灣生物經濟發展藍圖」,作為未來6年生技起飛行動方案的接續計畫。

過去,台灣長期以電子資訊業(ICT)為產業發展主軸,未來,政府將推動生物經濟,持續發揮ICT優勢,並加值農業、工業與健康產業,以生物技術與農業生技為載具,驅動台灣GDP成長、就業機會及薪資成長。

中華經濟研究院也協助各部會整理未來生物經濟於各領域宜推動的政策主軸與策略參考,勾勒生物經濟發展後,各領域的預期情境。不過,所估計產值仍待進一步與各部會溝通協調,最後並經科技部審定才能 訂定。

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表示:「相較於生技產業,生物經濟的概念是要將光譜做得更大,要思考怎麼將生物科技應用到各類產業,將兩者結合做更有效的發展規劃。」

不過,王健全同時指出,目前台灣各類產業與生物技術的連結性並不夠。

「因此,現在談生物經濟,就是要把生物技術與現有的產業做更好的連結,提供跨部會協調、跨領域資源分享、資訊流通、法規的鬆綁以及與人民對話的平台。」王健全說。 他表示,台灣發展生物經濟特別需要政府各部會的協調,包括經濟部、勞動部、衛福部、教育部、農委會、工業局、技術處、科技會報辦公室和中經院等,各部會也應就其掌握的資訊與職權做全面的分享和探討。

「台灣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優勢在哪裡?能量在哪裡?還有想要解決的問題有哪些?再決定發展的策略。」王健全強調。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指出,台灣各類產業與生物技術的連結性要更強化。(圖/林亞歆)

生物經濟首要國家競爭力
發展生物經濟看似未來全球的趨勢,但許多人也認為,所謂生物經濟只是換湯不換藥的口號,更質疑的是,生物經濟究竟能為台灣帶來什麼樣的價值?

工業技術研究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邵耀華說:「現在提生物經濟,是要提醒大家重新探討過去所做的事,哪些跟經濟有關?科技做這麼多,到底有沒有增加台灣的競爭力?」

他認為,生物經濟要回顧台灣過去所做的每一點一滴,搜尋哪些對台灣經濟競爭力有幫助。他也舉例,去年全球競爭力大師Michael Porter來台時幫台灣產業做了分析,發現過去台灣自己覺得驕傲的ICT產業,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台灣只排名在全球第50名。

「成也ICT,敗也ICT。」邵耀華這樣形容台灣的產業現況。台灣過去一直是用產值、營業額或是幾件專利來評斷一個產業的競爭力,導致大家一窩蜂地往高科技產業投入,相對地,一級產業則被歸類為傳統經濟。

邵耀華指出,政府應檢視哪些發展對台灣經濟有幫助?有多少是台灣的競爭力?不管是農業經濟、食品安全,都應該優先支持,政府要聚焦在對台灣有幫助的產業。

「未來,產業朝向跨領域整合是個趨勢,而科技的發展必須能兼顧經濟成長,應該思考做哪些科學是比較有經濟效益。」他認為,過去台灣不是沒做過好的技術,只是在高科技的迷思下,這些技術被冷凍,甚至沒有出頭的機會。

「目前出頭的技術,都是過去當權者認為它會賺錢的產業,但也犧牲了台灣人民的競爭力。」邵耀華因此強調,「生物經濟第一件事情就是創造就業率,要吸引國際資金進入台灣,讓老百姓的基本工資提高,國民生活所得提高,這才叫競爭力。」


>>本文截錄自環球生技月刊2015年6月號...


2015年10月號

精準醫療潮 台灣靜悄悄

「精準醫療推進器」,預計2015-2021年投入93億美元。 「精準醫療」讓世界生命科學界如此狂熱追隨,世界潮流正「精準」來襲,台灣在哪裡!?

本期目錄

回到頁首